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本教研室全体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一、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制度
1.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助理实验团队格,对整个实验室教学准备环节和质量负全面责任。
2.施行“分工合作,承包到人”的实验室承包责任制,每个实验室技术人员承包相应的实验室,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教学准备等工作,并参与实验教学。
3.实验技术人员在任课期间,发生不称职的重大教学问题,或教学准备质量很差,经查证属实及教育后不改者,应暂停其实验工作资格。
二、实验任务的制订和实验准备
4.各门课程实验项目由实验室和相关学院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时安排联合制定。
5.教学小组和实验技术人员依据教学计划制订“实验准备提纲”,详细规定每个实验项目应准备的教学标本、模型、挂图的名称、数量和质量要求(标准见附件)。
6.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按照统一制定的教学日历和实验教学准备提纲的要求,认真完成实验准备工作。
7.制作教学用解剖标本是实验技术人员的教学工作之一,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组组长应负责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对解剖标本进行及时补充和维护。
8.为了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临时问题,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在上课期间到实验室巡回检查,及时帮助实验指导教师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将问题及处理结果做记录并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汇报。
三、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9.实行“教、技、学”三位一体相互监督评价机制,使实验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有机结合,相互监督。
10.实验准备情况和质量要接受实验指导教师或教研室组织的检查。
11.定期组织员工测评,对实验指导教师授课质量和实验准备质量进行评价。
12.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了解员工对实验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四、实验室管理
13.实验技术人员负责按时开放和关闭实验室。实验室要做好使用记录。
14.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标本模型、挂图等实行分工负责保管,账目集中管理。贵重、易损、稀少的标本、模型等可集中管理。
15.实验技术人员要熟悉自己所保管仪器设备的性能、用途。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16.对损坏的仪器设备要及时与设备科联系维修,并报告主任。
17.实验技术人员每学期末须对实验仪器设备、标本模型进行一次检查、整理、维护和补充,做到存放有序。
18.为保证实验室教学正常进行,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标本模型一律不允许外借,确实工作需要外借,必须经主任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借出。
19.实验室管理人员变动时,应有严格的交接手续。
20.做好防火、防水、防电、防盗、防冻、防腐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1.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一起负责安排并监督上课员工打扫实验室卫生,教育员工爱护标本、模型。
五、关于尸体标本管理
22、实行收、管、用一体化制度,做到一尸一档,在入库、管理、使用和处理等环节必须严格把关。
23、入库:入库尸体标本要有编号,排号挂到尸体上放入特定尸体槽,做好详细记录,建立档案,并按自然年份做好统计。由遗体捐献办和技术组负责。
24、管理:做好尸体的灌注、保存等日常管理工作,并将文字记录放入档案,由技术组负责。
25、使用:尸体主要用于解剖教学,做好统计,文字记录和统计表格放入档案,教学使用尸体由教研室主管教学的主任签字负责,其他使用情况需教研室主任集体会讨论决定。尸体的出库交接记录(用途和数量等)由教研室主管教学的主任做好计划,采用教学主任和技术组长监督的“谁抬谁签字”的管理模式。
26、处理:解剖完的尸体处理,包括标本制作和火化处理,文字记录和统计表格放入档案。
六、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立博中文版官网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2015年1月8日